歡迎光臨銀川新聞網(wǎng)!
新聞監(jiān)督(舉報) 0951-5921733

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愛尚銀川>愛尚吃

朝陽巷——“辣巷”里的時光故事

時間:2024-10-11 08:49:26 來源:銀川新聞網(wǎng)
分享到:

“辣巷”朝陽巷紅紅火火。記者 李振文 攝

  國慶假期里,位于銀川市興慶區(qū)寧園以南、鼓樓南街以東的朝陽巷以新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了大家面前——站在寧園南門口,迎面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辣巷”造型裝置,吸引了很多市民停留拍照。由此一路向南,整條巷子在紅辣椒串創(chuàng)意燈飾的映襯下呈現(xiàn)出一片溫暖的紅色,也使路兩旁的各色美食餐飲店面顯得更加紅紅火火。這條老巷早前曾名明禮巷,上世紀70年代更名為朝陽巷,如今舊巷換新顏,又有了“辣巷”這個特別的稱呼。

  市井煙火小吃街

  國慶假期,朝陽巷里一片紅火,火鍋、燒烤、辣糊糊、麻辣燙、面食、砂鍋……各種美食讓人挑花了眼。今年8月以來,興慶區(qū)全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改造,以場景營造、主題業(yè)態(tài)、演藝矩陣、夜游產(chǎn)品為路徑,以“一帶一軸五巷”塑造銀川文化旅游新地標。其中,“五巷”分別以“酸、甜、苦、辣、咸”五味為主題,彰顯各自特色,朝陽巷被定位為“辣巷——市井煙火小吃街”。

  朝陽巷北接意志巷,南至利群路,長度不到500米,是很多人逛街之余去飽餐一頓的首選地,不管怎樣挑剔的味蕾,都能在這里得到滿足,哪怕是一家樸素的雞蛋灌餅店,都有自己的熟客。柳師傅的雞蛋灌餅店在朝陽巷和澤民巷路口的西北角,每天迎來送往眾多食客,很多女生為了逛街方便,總會挑選自己喜歡的菜讓柳師傅夾在餅里,拿著邊吃邊逛,主打一個松弛感。“我是四川人,媳婦是寧夏本地人,我們5年前就來這里做生意了?!绷鴰煾嫡f,如今朝陽巷被定義為“辣巷”,讓他感到十分親切,仿佛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風味?!般y川人還是很能吃辣的,這條街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辣口的美食,現(xiàn)在天氣涼了,吃辣更帶勁了!”

  在附近上班的趙莉是這條巷子的熟客,下班和朋友約飯時,總會說“巷口”見,而集合的地點就在寧園南門對面朝陽巷的入口處。從這里向南沒幾步,就能看到一家砂鍋店,在趙莉的印象中,以前巷子里美食餐飲還沒怎么發(fā)展起來的時候,這家砂鍋店就是很多人日常聚餐的“明星”餐廳了。“最愛吃他家的丸子,用料實在,湯也鮮,百吃不厭?!壁w莉說,國慶假期第二天,她照常約朋友巷口見,竟然差點走散了,“沒想到人會那么多,真是太熱鬧了。”

  曾名碴子市街

  說起這條巷子的變化,在這里開水果店的馬師傅很了解,當初他父親就在這條街上做小生意。“那時候家里做的辣椒餅很受歡迎,父親會挑著一個扁擔,走著、吆喝著,賣完了就回家。我小時候跟他走街串巷,那時這里沒有現(xiàn)在這么繁華,店鋪也比較雜,賣什么的都有,現(xiàn)在站在這條巷子中間,往南有新百購物中心和王府井百貨,往北全是好吃的,咋能不熱鬧呢!”

  朝陽巷的歷史源遠流長。明代時,這一帶屬明慶王府地界。清乾隆年間,《寧夏府志》記載此地為“碴子市街”,因靠近“兩湖會館”而得名?!皟珊^”是湘楚人士所建立的商會辦事機構和賓館,其位置在今天朝陽街的中段東側。碴子市街以交易碴子煤聞名,這種煤炭產(chǎn)自靈武磁窯堡,因其無煙、易燃的特點而成為當時煤炭中的上品。

  民國時期,碴子市街的名稱得以保留,直至1936年的《寧夏省會圖》仍有記載。上世紀40年代,碴子市街更名為明禮街。1970年,明禮街更名為朝陽巷,沿用至今。

  一條老巷,有滋有味

  寧夏歷史影像研究者鄭文著收藏著許多不同時期的寧夏歷史照片和珍貴地圖,在其中一張老地圖上,就能看到當時的明禮巷和周圍一些地標性場所。

  “當時這里標的是‘明禮巷’,現(xiàn)在北邊美食餐飲的地段上,曾經(jīng)在街西邊有一個診所,往南走在街東邊能看到省商會,最明顯的建筑就是在現(xiàn)在朝陽巷和新華路交口西南角的‘振聲舞臺’,這在過去可是非常熱鬧的地方?!编嵨闹f,在上世紀30年代,這座“振聲舞臺”非常出名,因經(jīng)常演出秦腔戲曲,被群眾稱為“大戲園子”,常演的劇目有《太湖城》《游西湖》《拾美鏡》《黃河陣》等,每次唱戲時臺下都圍滿了人。

  除了這座戲臺,舊時在振聲舞臺的東北側,是老銀川人熟悉的浴池“永義池”,是很多市民的休閑沐浴之地。

  如今,站在朝陽巷南邊路口,映入眼簾的是商業(yè)的繁華之景?;秀遍g,耳邊車輛和來往人群的熙攘聲逐漸模糊,而秦腔的豪放之聲卻仿佛從歷史的長河中奔涌而來,且愈加清晰。

  無論是曾經(jīng)的明禮巷,還是人們熟悉的朝陽巷,又或是新奇的“辣巷”,對于來來往往的人們來說,這里永遠都是生活的見證,永遠有滋有味。

  記者 王敏 李振文

【責任編輯:張方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面

網(wǎng)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工作郵箱 | 手機版 |本站支持IPv6訪問 總訪問量:0

Copyright ? 2007-2019 www.yce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412017000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寧)字第056號

新聞出版總署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新出網(wǎng)證(寧)010號 寧公網(wǎng)安備 64010402000216號

ICP許可證號:寧ICP備12000087號